某厂房为生产轴承的车间,常常需要用推车来运送原材料,并运出半成品,因此地面的磨损较为严重,为了能够提高地面的耐磨性,该厂对地面进行了全面的翻新成了耐磨地面。即在地面基层上再浇筑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层,继而在其表面进行耐磨骨料面层施工。然而在工程竣工后的一周后,发现地面开始出现裂缝,且经过敲打,部分地面还存在着空鼓的现象。那么为何耐磨地面施工会出现裂缝和空鼓现象呢?以下本文就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提出防治修补方法。
考虑造成开裂的环境条件,对修补目的以及恢复的目标进行明确的规定,使用合适的修补材料、修补方法、修补时间进行修补。根据裂缝开裂的成因及开裂现场的具体情况决定选择哪种修补方法。此外,如果构筑物正好处在环境比较苛刻的地方比如类环境,选择的修补材料及方法要比修补普通环境条件用的材料和方法高一个等级。好在裂缝稳定后再进行修补工作,如果裂缝是随着温度等环境条件逐渐变化的,那么修补好在裂缝宽的时候进行。由于竣工时的初期性能、劣化程度、劣化范围、建筑物的耐用时间、开裂原因等不同导致混凝土建筑物及其构件的修补恢复目标出现差异,还有就是保修的年限也不全一样。
表面修补法
常用的方法为涂覆法,增加整体面层,压抹环氧胶泥,环氧浆液粘玻璃丝布,表面缝合等。
(1)涂覆法:混凝土表面出现数量较多的表面裂缝时,采用手工或机械喷涂方法,将修补材料涂覆于混凝土表面,起到表面封闭作用。涂膜厚度在0.3mm~2.5mm之间,厚度大者适应裂缝变化能力强。选用修补材料时应考虑使用条件(室内、室外、环境温湿度变化,介质腐蚀情况)以及裂缝活动情况等,例如,要求耐磨的地坪可选用环氧沥青涂料,聚氨酷涂料,聚氨酷沥青涂料等刚性涂料,不稳定的裂缝修补可选用聚氨酷弹性体,橡胶型丙烯酷涂料等弹性涂料。
(2)增加整体面层:混凝土表面裂缝数量较多,分布面较广时,常采用增加一层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整体面层的方法处理。多数情况下,整体面层内应配置双向钢丝网。有条件时,宜采用喷射法施工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整体面层。
(3)压抹环氧胶泥:对于数量不多,又不集中,缝宽>0.1mm的裂缝可采用此法处理。
(4)环氧浆液粘贴玻璃丝布:一般采用环氧树脂胶料或环氧焦油胶料,粘贴1层~2层玻璃丝布。
(5)表面缝合:在裂缝两边钻孔或凿槽,将U形钢筋或金属板放入孔或槽中,用环氧树脂砂浆等无收缩型砂浆灌入孔或槽中锚固,以达到缝合裂缝的目的。
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原因
1.1 原材料质量不佳引起裂缝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而施工单位及各材料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在施工中使用不合格材料。如使用安全性不合格的水泥、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商品砼中掺入大量的粉煤灰及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加剂等,均成为楼面裂缝的主导因素。
1.2 模板支设不牢引起的裂缝 模板的制作和安装质量对于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外观平整、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中,若模板立柱支于土质松软的土层或支于未经处理的回填土上,在施工荷载的作用下往往会引起模板立柱下陷造成钢筋混凝土裂缝。另外由于模板的支撑在施工工程中未满足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从而在施工荷载的增加中使模板下塌及炸模等也会造成砼裂缝。
1.3 钢筋配置位置不当的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配置位置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裂缝的宽度。如现浇板的钢筋位置不正确;负弯矩钢筋放置在板的下方;
1.4 施工质量粗糙、低劣引起的裂缝 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按施工图进行施工。但某些施工单位,尤其个人承包商,为了眼**时利益,不按规范要求而是粗制滥造,甚至偷工减料施工,有的施工人员总认为板的支座筋可以减少,从而少放甚至不放,现浇板的厚度也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给工程质量带来了严重隐患。
1.5 施工材料堆放不当引起裂缝 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未达到24小时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
混凝土裂缝修补【电话--申工】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原因
1.1 原材料质量不佳引起裂缝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而施工单位及各材料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在施工中使用不合格材料。如使用安全性不合格的水泥、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商品砼中掺入大量的粉煤灰及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加剂等,均成为楼面裂缝的主导因素。
1.2 模板支设不牢引起的裂缝 模板的制作和安装质量对于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外观平整、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中,若模板立柱支于土质松软的土层或支于未经处理的回填土上,在施工荷载的作用下往往会引起模板立柱下陷造成钢筋混凝土裂缝。另外由于模板的支撑在施工工程中未满足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从而在施工荷载的增加中使模板下塌及炸模等也会造成砼裂缝。
1.3 钢筋配置位置不当的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配置位置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裂缝的宽度。如现浇板的钢筋位置不正确;负弯矩钢筋放置在板的下方;
1.4 施工质量粗糙、低劣引起的裂缝 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按施工图进行施工。但某些施工单位,尤其个人承包商,为了眼**时利益,不按规范要求而是粗制滥造,甚至偷工减料施工,有的施工人员总认为板的支座筋可以减少,从而少放甚至不放,现浇板的厚度也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给工程质量带来了严重隐患。
1.5 施工材料堆放不当引起裂缝 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未达到24小时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
2 控制施工中发生裂缝的技术措施
2.1 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施工时要针对工程特点,根据材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慎重地来选择和使用材料。
2.1.1 水泥宜先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硅水泥、普通硅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批次、出厂日期和进场数量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2.1.2 现浇板的砼应采用中、粗砂。
2.1.3 商品砼采用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厂商提供的产品。施工单位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对砼品质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因追求低价格忽视砼的品质。
2.2 加强模板的检查 模板的支撑在施工前应先将地面土进行处理,以保证立杆支撑在施工时不会下陷。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应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在砼浇筑前,质检人员应按规范要求对模板支撑、尺寸等逐一检查,在拆模时,砼强度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2.3 加强楼面上成品钢筋的保护措施 在楼面钢筋绑扎完毕、砼开始浇筑前应加强对成品钢筋网片的保护,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2.3.1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气囊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2.3.2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2.3.3 加强教育和管理。全体操作人员应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使之不偏离其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2.3.4 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大处以及楼面裂缝容易发生处,应整修。
2.4 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及技术培训 我国现阶段建筑工人基本以农民为主,他们有部分人员没有大局观念,只片面地追求完成的工程量,而忽视工程质量,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对相关人员在上岗前进行技术培训及思想教育,从而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能严格按施工规范及图纸进行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并且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2.5 加强现浇楼面后继施工管理 在楼面砼浇筑完成后要确保砼获得起码的养护时间,当砼强度小于 1.2Mpa时,不应在上面进行后继施工,要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可限于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柱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少冲击振动力。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3 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虽然我们在施工中采取不少措施控制裂缝的产生,但由于各种原因,现浇板面仍有裂缝发生,为了满足美观和使用上的要求、防止钢筋锈蚀、减少渗漏、提高构件的耐久性等,就必须对这些裂缝进行妥善的处理及修补,对不影响结构的裂缝的修补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表面处理法 沿裂缝铺设环氧树脂玻璃布或橡胶沥青棉纸等,起到粘贴封闭裂缝的作用,可用于对防渗要求较高的楼面上。修补前砼表面应预先干净、干燥,才能与基层有较好的粘结。但此法仅用于修补表面细小的砼裂缝以满足美观和耐久的需要。 3.2 填充密封法 这种方法用来修补中等宽度的砼裂缝,将裂缝表面凿成凹槽,然后填以填充材料进行修补。对于固定裂缝,通常用普通水泥砂浆、膨胀砂浆或环氧胶泥等刚性材料填充;对于活性裂缝则用弹性嵌缝材料填充,以使裂缝有伸缩的余地,避免产生新的裂缝。常用的弹性密封材料有:丙烯树脂、硅脂、聚硫化物、合成橡胶等。
3.3 压力灌浆法 此法也称为注入法,它不仅修补砼表面,而且能注入到砼内部,对裂缝进行粘合、封闭和补强。为了提高灌浆的饱满度,灌浆时一般都施加一定的压力。目前常用的有纯水泥灌浆和环氧树脂灌浆。
4 结束语
要避免和减少现浇板的裂缝,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措施,对工程质量进行事前预防控制、事中检查控制,并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系统的灌输,从而使各参与方共同承担起减少楼板裂缝的责任。
施工因素
除了材料和设计问题,施工问题是导致耐磨地面施工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基层的标高不够统一,在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标高,使得在混凝土抹面处理时没有均匀的铺平混凝土,使得部分厚度较大,部分厚度较小。当混凝土开始凝固时,就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再加上外力作用,就很容易出现裂缝现象。
(2)基层表面没有清理干净。当基层表面存在杂物或小颗粒没有清理干净时,就会使得基层与面层之间难以贴合,从而易出现空鼓现象。也或者是基层过于干燥或有积水,都是不利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
(3)结合层施工操作不合理。由于本工程是在原地面上进行翻新施工,因此在基层处理时需要涂刷一定的水泥砂浆结合层,以便新旧混凝土能够更好的粘结在一起。但如果施工操作不当,就很容易使结合层变成分层,不但不能起到粘结作用,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隔离效果。当地面开始承重时,就会出现裂缝现象。另外,我们在设计中要求即打即抹,但是施工人员却是按照常规的施工方法,先进行底层施工,再进行表面铺设。这种施工技术方法也会使地面产生裂缝或空鼓问题。
(4)养护工作不到位。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非常重要,若在养护过程中没有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或养护方法不得当,都会使混凝土出现失水现象而引起裂缝。
-/gjedhe/-
http://qljggs.cn.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