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上海锚杆静压桩施工公司为您分析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静力压桩与锤击相比具有无噪音、无震动、无污染、安全等优点,但在饱和软粘土地区压桩与打桩一样,都可能产生静孔隙水压力。
静压桩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桩机就位→起吊预制桩→稳桩→压桩→接桩→送桩→检查验收→转移桩机。锚杆静压桩施工工艺
(1)施工新增承台时,预留好压桩孔或在原承台开凿压桩孔,预埋或后植入压桩锚杆;
(2)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安装压桩架;
(3)采用千斤顶压桩,压桩过程必须连续,压桩过程中应保持桩段垂直,压桩力不能过设计较大压桩力;
(4)预制桩每节桩长2~2.5m,接桩见大样;
(5)压桩至设计要求时,进行封桩,向压桩孔内灌入C25混凝土,在桩**用钢筋与锚杆对角交叉焊牢,然后再浇注早强混凝土。
静压桩施工准备
(1)施工前,场地要达到“三通一平”要求,使施工桩机设备能顺利进入施工现场。
(2)熟悉施工图纸,参加设计图会审,做好施工放线工作。编好桩位号和压桩行走路线程序等各项准备工作。
(3)做好现场清理地下空间障碍物工作,如旧建筑物的基础防空洞、地下管线等。
(4)为做好静压桩施工控制,必须备足必要的测量仪器。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5.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沉桩可行性分析及桩机选型
5.1沉桩可行性分析及场地处理措施
根据我公司以往施工经验及结合场地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分析,再结合施工现场的场地情况,我们采用100吨和50吨的千斤顶相结合进行压桩机施工,上部压力较小的用50吨千斤顶,它的截面小压桩快,进入持力层后压力大,用100吨千斤顶 ,确保压桩能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
5.2桩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大量、密集的挤土桩在沉入饱和软粘土地基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静孔隙水压力,使沉桩区一定范围内的地表和深层土体发生水平、竖向位移,并可能导致已沉入的桩偏位、扰曲和上浮,给邻近原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造成损害。
本工程应合理安排沉桩流程,原则上宜从主楼一侧打一排封闭桩,再根据周边距离较近已有建筑物和管线处先施工,沉桩流程根据周围管线、原有建筑物及设计要求施工前上报监理等有关部门。
考虑场地周边环境,注意适当控制沉桩速率、防止沉桩施工对已有建筑物及地下各类管线造成损坏及影响。建议请具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对主楼和管线进行监测。压桩单位应根据监测数据指导进行施工流程安排,如果土体位移的量过大,要对桩孔预先取土,取土深度为10米左右,取土的直径为15MM。
5.3压桩工艺及流程
5.3.1工艺简介
锚杆静压桩是锚杆和静力压桩结合形成的一种桩基础施工工艺,它是通过在基础上埋设锚杆固定压桩架,以建筑物所能发挥的自重荷载作为压桩反力,用千斤顶将桩段从基础中凿出的压桩孔内逐段压入土中,然后将桩尖与基础浇结为一体,来增加整体基础的荷载力,使建筑物荷载由锚杆桩与原有地基土共同承担。
5.3.2锚杆静压桩加固的原理:
通过锚杆桩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地层深处,从而减少浅层土体的附加应力,使得加固部位浅层土体的压缩变形减少或停止,从而达到稳定建筑物沉降或上浮的目的,在本工程锚杆桩承担上部荷载。
5.4压桩工艺流程图
确定桩位→开孔→核对压桩孔→清理压桩孔及埋设锚杆→安装压反力架→运桩→吊装→校正桩身垂直→压桩→记录→接桩→压桩→送桩入底板下→压桩结束
5.4.1确定桩位:本工程围在新建承台上预留出的压桩孔上进行施工施工前先根据图纸进行桩位复核。
5.4.2核对清理桩孔:请甲方会同监理和总承包单位根据图纸将桩的中心位置复核是否有偏差,在桩孔偏差无误后将孔内的建筑垃圾清理干净,且用钢钎试探一下在1米左右是否有石块等障碍物。
5.4.3埋设锚杆:根据桩孔的中心位置布置4~6根锚杆,在基础浇筑前预埋锚杆。
5.4.4安装反力架:人工将桩架垂直竖起后根据锚杆的位置将桩架的固定底角钢板4根锚杆上压两层垫片,然后在进行螺帽固定,在全部固定前要分两个方向垂直观察桩架是否垂直度在1%范围以内。
5.4.5运桩到位:一般性桩的堆放不过4层,本工程比较特殊,是在地下车库内施工,车库出入口的高度比较低,大型车辆和吊车不好进入车库,预制桩从桩厂到达现场后用吊车卸到车库内然后将桩用劳动车短驳至车库内压桩区域,在叉车运桩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桩,以免碰坏、摔断桩。
5.4.6吊装对位校准垂直度:
5.4.7压桩
5.4.8接桩:本工程由于是地下车库抗拔桩,所以用的接桩角钢为<63*6等边角钢,长度为340MM,
5.4.9压桩直至结束,送桩到设计标高,清理桩孔
电焊结束后,,经监理及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冷却1分钟后压桩到地下室底板上标高,然后清理现场,移桩架到另外一桩孔。
5.5压桩要点
a.压桩前先清除各种障碍物预埋锚杆以满足施工要求。
b.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施放轴线桩位,设置轴线控制点和水准基点,交监理复核签证桩位中心设置临时标桩。
c.桩起吊采用单点吊时,吊点应按照规范要求,严禁远距离拖拉。
d.插桩前应对桩位样桩进行复核。在确认样桩准确的情况下方可插桩。
e.插桩就位后对桩身垂直度进行控制,桩插入土中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过桩长的0.5%。
f.压桩以标高控制为主。
g.桩接头焊接完后,焊缝应在自然条件下冷却1分钟以上方可继续沉桩。
h.接桩焊接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i.桩压至自然地坪附近,用一定长度的送桩器将桩送到设计标高。送桩器中心线应与桩身中心线吻合一致,外径与桩外径相配合,送桩结束,即拔出送桩器,并应及时将桩孔填盖。
j.压桩时应详细、准确地填写压桩记录。由记录员记好各过程的压桩力。
5.6压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本工程在实际施工中,估计会发生压坏、压歪等问题。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工艺操作上的原因,有桩的制作质量上的原因,也有土层变化复杂等原因。因此,发生这些问题时,必须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压桩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
1、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
2、桩偏移或倾斜过大
3、桩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的承载能力不足
4、桩体破损,影响桩的继续下沉
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
主要原因
1. 压桩设备选型不合理,千斤顶吨位小,能量不足。
2. 压桩时中途停歇时间过长。
3. 压桩过程中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排除时间过长;或中途突然停电。
4. 没有详细分析地质资料,忽略了浅层杂填土层中的障碍物及中间硬夹层、透镜体等的存在等情况。
5. 忽略了桩距过密或压顺序不当,人为形成“封闭”桩,使地基土挤密,强度增加。
6. 桩身强度不足,沉桩过程中桩**、桩身或桩尖破损,被迫停压。
桩就位插入倾斜过大,引起沉桩困难,甚至与邻桩相撞。
相应对策
1. 配备合适压桩设备,保证设备有足够压入能力。
2. 一根桩应连续压入,严禁中途停歇。
3. 进场前对设备进行大修保养,施工时进行例行检修,确保压桩施工时设备正常运行。避停电时间施工。
4. 详细分析地质资料,清除浅层障碍物。配足压重,确保桩能压穿土层中的硬夹层、透镜体等。
5. 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及流程,严禁形成“封闭”桩。
6. 严把制桩各个环节质量关,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保证桩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7. 桩就位插入时如倾斜过大应将桩拔出,待清除障碍物后再重新插入,确保压入桩的垂直度。
桩偏移或倾斜过大
主要原因
1. 桩架没有调平。
2. 桩架底脚固定锚杆螺丝松动导致桩架不垂直。
3. 就位插入时精度不足
4. 相邻送桩孔的影响。
5. 地下障碍物、场地下陷等影响。
6. 桩杆、压头、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或桩**不平整所造成的施工偏压。
7. 桩尖偏斜或桩体弯曲。
8. 接桩质量不良,接头松动或上下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
9. 压桩顺序不合理,后压的桩挤先压的桩。
相应对策
1. 拧紧螺丝,调整桩架至垂直满足要求。
2. 桩插入时对中误差控制在10mm,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校正其垂直度。
3. 送桩孔应及时回填。
4. 施工前详细调查掌握工程环境、场址建筑历史和地层土性、暗滨的分布和填土层的特性及其分布状况,预先清除地下障碍物、处理暗浜等。
5. 施工时应确保送桩杆、压头、桩在同一轴线上,并在沉桩过程中随时校验和调正。
6. 提高桩的制作质量,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防止桩**和接头面的歪斜及桩尖偏心和桩体弯曲等不良现象发生。不合格的桩坚决不用。
7. 提高施工焊接桩质量,保证上下节同轴,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桩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的承载能力不足
主要原因
1. 设计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
2. 地质勘察资料不详细,古河道切割区未察清楚,造成设计桩长不足,桩尖未能进入持力层足够的深度。
3. 试桩时休止期没达到规范规定的时间而提前测试,或测试时附近正在压桩,桩周土体仍在扰动中。
相应对策
4. 当知道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时,应对其分区并且采用不同的桩长。压桩施工时除标高控制外,尚应控制较终压入力。
5. 当压桩时发现某个区域较终压桩力明显比其它区域偏低时,应进行补堪以查清是否存在古河道切割区等不良地质现象。针对特殊情况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变更设计改变布桩或增加桩数或增加桩长等措施来满足设计承载力。
6. 试桩的休止期一定满足规范规定,试桩时桩周1.5倍桩长范围内严禁压桩等作业。
压桩阻力与地质资料或试验桩所反映阻力相比有异常现象
主要原因
1. 桩端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
2. 地面至持力层层间存在硬透镜体或暗浜。
3. 地下有障碍物未清除掉。
压桩顺序和压桩进度安排不合理。
解决措施
1. 按照持力面的起伏变化减小或增大桩的入土深度,压桩时以标高控制为主外,还应以压入力作参考。
2. 配备有足够压入能力的压桩设备,提高压桩精度,防止桩体破损。
3. 用钢送桩杆先进行桩位探测,查清并清除遗漏的地下障碍物。
4. 确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及合适的日沉桩数量。对有砂性土夹层分布区,桩尖可适当加长,压桩顺序应尽量采用中心开花的施工方法,严禁形成“封闭”桩。
桩体破损,影响桩的继续下沉
主要原因
1. 由于制桩质量不良或运输堆放过程中支点位置不准确.
2. 吊桩时,吊点位置不准确、吊索过短,以及吊桩操作不当。
3. 压桩时,桩头强度不足或桩头不平整、送桩杆与桩不同心等所引起的施工偏压,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4. 送桩阶段压入力过大过桩头强度,送桩尺寸过大或倾斜所引起的施工偏压。
5. 桩尖强度不足,地下障碍物或孤块石冲撞等.
压桩时桩体强度不足,桩单节长度较长且桩尖进入硬夹层,桩**冲击力过大,桩突然下沉,施工偏压,强力进行偏位矫正,桩的细长比过大,接桩质量不良,桩距较小且桩布较密。
相应对策
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值70%方可起吊脱模,达到**方可施工。运桩时,桩体强度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支点位置正确,上下支点应对齐。
吊桩时,桩体强度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支点位置正确,起吊均匀平稳,水平吊运采取两点吊,吊点距桩端0.207L。单点起吊时吊点距桩端0.293L(L为桩长)。起吊过程中应防止桩体晃动或其它物体碰撞。
使用同桩径的送桩杆,保持压头、送桩杆、桩体在同一轴线上,避免施工偏压。
确保桩的养护期,提高砼强度等级以增强桩体强度。桩头设置钢帽、桩尖设置钢桩靴等。
根据地基土性和布桩情况,确定合理的压桩顺序。
保证接头质量,用楔型垫铁填实接头间隙。提高桩的就位和压入精度,避免强力矫正。压入时应保证一根桩连续压入严禁中途停歇。
5.7方桩控制及验收
5.7.1桩的堆放
①堆桩场地应平整、坚实及排水畅通。
②听从沉桩施工人员的要求,堆放平整并尽量靠近沉桩区域以方便沉桩施工和加快沉桩进度。
③桩的堆放位置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严禁距离和偏心起吊。
④多层堆放时,每层间应设垫木,垫木应水平稳定,上下对齐。
⑤堆放层数一般不宜过四层。
产品推荐